人民网讯 2013年,是一个寻梦的年份。 这一年里,霍邱县委、县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生动实践,全力推进住房、医疗、社保、教育、环境等34项民生工程的实施,用实际行动演绎出和谐发展、美好幸福的时代主旋律。 上半年,这个县年初确定的34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已完成过半,民生支出突破6个亿,预计全年民生建设和投入将超过16亿元。 把民生工程做成发力工程 今年,霍邱民生工程实施项目的数量仍然为34项,但经过调整后新增了6项,扩面提标5项。其中,五保老人就医依旧是县里的“自选动做”,在全省独一无二。 众多的民生工程项目,时时点燃着百姓心中的梦想,使其成为古蓼大地上备受瞩目的一个个亮点。民生工程与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在经济大舞台上的共舞,便是诸多亮点中的一个。 “原来,这里是一个典型的脏乱差地方”。7月30日上午,站在龙谭镇杨楼村农民住宅新区的休闲广场上,镇党委书记赖红梅的评语既有对过去的不堪回首,又有对这个地方今昔巨变的感慨。据介绍,这里是刚建成投入使用不久的新型农民住宅小区,小公园、小广场、球场、小型农贸市场一应俱全,一排排整齐的两层小洋楼新颖别致,树木花草点缀其中,整个区域设计大方,功能齐全,面积足有2平方公里多,里面的房子早已被村里的农户抢购一空。 建成这样新农村生活小区,一部分资金来就是源于民生工程。像水、电、路、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部分依靠民生工程;农民的购房资金,部分也是来自于民生工程里的旧房改造补贴。 走进姚李镇关山村居民新区,刚入住不久的村民张文红感慨万千:我们一家五口人,去年还挤在两间老房子里,那时房子是土墙,进屋黑黢黢的,下雨天漏雨漏得要放几个盆接,夏天连个澡都没法洗。去年初,张文红将危房改造申请递到村里,上面批下来后,家里获得1万元补助,新房盖好后上面又给了不少补助。“不然,俺一家咋能住上这样的小楼。你看,俺们这里用的全是沼气,建沼气池的钱也是国家给的”!话语间,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与美好。 “民生工程也是发力工程”。霍邱县的这一新理念产生于2012年。从去年年初开始,霍邱在开展民生工作中,就将民生工程与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把民生工程做成百姓的“民心工程”,而且将其打造成核心增长极的“发力工程”。 本着这一新的理念,霍邱全县城乡处处都以民生工程引导和促进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它们的有机结合,既有效地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环境,又有效地拉动着投资和消费需求,持续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这种相辅相成、相互发力的关系,无疑让霍邱的民生工程变身为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发力工程”。 正是这种新思路,民生工程让霍邱城乡许多“龙须沟”、“垃圾场”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建筑景观。现在,随着民生工程资金投入的逐年加大,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脚步也在不断加快,霍邱城乡的形象由此得到明显提升。 居住在县城卧阳景观带西侧廉租房里的梁女士,站在自家4层楼的阳台上,手指东北方高兴地向我们介绍:这里是开发商建的小区,再向前就是刚刚建好的卧阳北路景观带。“住在这里真美,冬天不再冻的要命,夏天也不再热的够呛,这就是俺一家三口的中国梦!” 数字化服务 提升就医“幸福指数” 其实,哪一项民生工程不承载着许许多多百姓心中的“中国梦”? 霍邱新农合是全省率先建设数字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单位。从2009年开始,他们就与县、镇、村医疗单位乃至省内医院进行了联网结报,让霍邱百万农民看病就医费用实现网上结算。 “过去到省里治疗费用报批十分费事,还要借很多钱,自从有了网上结算快多了,每次去医院的钱也不用带那么多。”这是临淮岗乡顾台村村民陈仁堂的心里话。老陈今年66岁,患肺结核10多年。去年及今年上半年,他花去治疗费用3万多元,新农合先后给报销25000多元。“哎呀,现在看病真省钱省事!” 如果说,新农合的网上费用结算只是这个县百姓享受就医数字化起点期的话,那么,数字化公共卫生健康档案和诊疗等服务,则表标着这个县百姓就医“幸福指数”进入跃升期。 就医的繁锁和费用高一直困扰着广大百姓。为了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这个县借助科技力量,建设起了数字化服务系统,将百姓的计划免疫、健康指标、慢性病、诊疗、医院的病例信息资料等全部存储到数字化系统,使就医者的档案由“死”变“活”。目前,全县数字化诊疗开始运行,并向高端医疗设备诊疗服务目标迈进。 7月份以来,县城企业下岗的工人刘国好每天都在老伴搀扶下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复治疗,输液、针灸、理疗,几个治疗项目做完才花20多块钱。老刘满意地说,“不仅中医治疗便宜,西医也便宜多了,一瓶葡萄糖注射液的价格比好的矿泉水价格还低”。他没想到数字化诊疗不但方便就医,更减轻了患者就医费用的压力。 据县卫生局一位负责人介绍,数字化系统建立了特殊的采购平台,全靠网上完成,各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国家基本药物全部“零差率”销售,差额部分由民生工程补贴。这样,就医患者不仅可以避免重复检查,减少就诊环节和费用,还可以降低医疗卫生领域的廉政风险。 数字化的服务提升了百姓就医的“幸福指数”,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参与新农合的积极性。据统计,2012年,这个县的农民参合率达到百分之百。 让民主成为改善民生动力 伴随着社会发展,在实施道路改造、房屋拆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中,一些民生难题始终困扰着地方的行政管理者们。解决民生难题,政府固然重要,但是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显然不够。因而,改善民生最终还需要发挥民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实践中,这个县通过建立健全“以民主促民生”的工作机制,不断拓宽民主参与渠道,创建民主参与方式,探索出一条有效改善民生、化解民生工作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之路。 县财政局副局长、民生办主任王树平说,“以民主促民生,就是要以民主的方式、民主的程序、民主的力量来解决民生难题,真心为老百姓谋福利、办好事”。 霍邱是农业大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民生工程中百姓关注度较高的项目。为了做好这方面工作,这个县制定了“规范管理年活动方案”、“实施细则”、“五查五不准”制度等,还规定各村在实施这一项目时,必须由乡镇统一组织招投标或公开发包,严格按照“五公开”进行阳光操作。同时,以制度的形式要求,奖补项目必须由村委会主持召开群众或群众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后方可上报,坚决制止不议事、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行为。项目验收时,按规定由村民组织的村质量监督小组进行验收,合格不合格,群众先说了算。 不仅为此,这个县还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广泛宣传、在媒体上公布监督电话、对村组干部进行培训、给群众发放明白纸等形式,把政策、方法、标准等交给群众,以便群众随时监督。 岂止是一事一议。在开展民生工作时,这个县让“民主”二字贯穿于所有的民生项目。县民生办的同志告诉我们,这里每年都开展民生调查和征求意见建议活动,收到上千条群众的建议和意见。据了解,这个县从2012年开始,围绕民生工作开展了“三询三查”活动,即通过询情于民,查群众的知情权是否落实;“询需于民”,查群众的选择权是否落实;询计于民,查群众的参与权是否落实。冯井镇一个村修筑村级公路验收时,群众监督组认为不合格,有关部门鉴定后认同群众的意见。结果,3公里多的不合格路段全部砸掉重修,施工方承担一切费用,相关责任人得到处理。 多形式、多途径的民主,让霍邱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政府、百姓、媒体“三位一体”的以民主促民生的工作机制。
(原标题:安徽霍邱全力推进34项民生工程 半年投入6个亿) |
营业执照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用户协议|霍邱论坛
( 工信部备案:皖ICP备18017523号-4 | 经营性ICP:皖B2-20200144 )
版权所有:霍邱霍论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
GMT+8, 2025-5-15 10:44
本站法律顾问:安徽余浩律师事务所 余浩 律师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9-2020 HQ0564 Inc.